[/db_pb_menu]

術語表

你可以在術語表內找到術語的解釋以及各單詞和片語的定義。
點擊術語前往其頁面查看詳細資料。

查看其他資源

網上

資源

樂餉社

資源

多媒體

資料庫

相關

課程

術語及定義

AJAX progress indicator
  • 赤貧 (Abject poverty) 赤貧或極端貧窮通常指每日收入低於1.90美元的國際貧窮線。
  • 企業對企業 (B2B) B2B(企業對企業)是指企業與企業之間聯繫而非直接面對客戶。樂餉社以 B2B 模式運作,因為我們是與其他慈善機構而非個別人士合作的慈善機構。
  • 最佳食用日期 (Best before) 最佳食用日期標籤告訴我們該食物甚麼時候是最新鮮的。在此日期之後,它仍可安全食用,但未必是最佳狀態。
  • 碳中和 (Carbon neutrality) 碳中和是二氧化碳淨零排放的狀態。要實現它可以通過清除二氧化碳來平衡其排放或消除社會帶來的排放。
  • 慈善機構合作夥伴 (Charity partner) 獲樂餉社提供捐贈產品支援的慈善機構(包括食品、個人和家居護理產品)。
  • 氣候變化 (Climate change) 氣候變化是指某地方的溫度和一向的天氣模式發生長期變化。當前氣候變化的原因主要是人類活動,例如燃燒天然氣、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燃燒這些材料會釋放溫室氣體到地球大氣層中。
  • 社區合作夥伴 (Community partner) 指幫助我們實現使命的機構,包括企業、學校、大學、其他非牟利團體、社區組織等。
  • 衝突 (Conflict) 衝突在這裡一般是指處於戰爭狀態或發生內部權力鬥爭的國家。
  • 危難庇護所 (Crisis shelter) 危難庇護所是為正經歷臨時或持續危機狀況的人士提供住宿和支援的地方。目的是把他們移離原本受危害威脅的環境,並在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中改善他們的狀況。
  • 森林砍伐 (Deforestation) 大面積地砍伐樹木,或人為破壞森林。
  • 已發展國家 (Developed country) 已發展國家(又稱工業國家)擁有成熟而複雜的經濟體,通常以國內生產總值 (GDP) 和/或人均收入來衡量。發展中國家擁有先進的技術基礎設施及多元化的工業和服務業。
  • 發展中國家 (Developing country) 發展中國家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低的國家。他們傾向依靠農業為主要產業。儘管這術語有多種定義,發展中國家還未算成熟經濟體。
  • 贊助者 (Donor) 指為我們的活動和項目提供資金的個別贊助人和社區合作夥伴。
  • 環境影響 (Environmental impact) 指人類活動造成環境失衡從而帶來對環境的影響。最常見的環境影響包括: 空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廢物污染    
  • 家庭農業 (Family farming) 家庭農業是從事農業、林業、漁業、畜牧業和水產養殖生產的一種方式,由家庭管理和經營,主要依賴家庭勞動力,包括女性和男性。
  • 食物銀行 (Food bank) 食物銀行為非牟利慈善組織,向那些難以獲得足夠食物來避免飢餓的人分發食物。樂餉社在一個服務慈善機構的模式下運作,由他們利用我們拯救和重新分配的食物去服務有需要的人。
  • 食物捐贈者 (Food donor) 食品捐贈者包括任何捐贈過剩產品的公司,包括食品、個人護理和家居用品。
  • 食品業 (Food industry) 從事食品生產、存儲、運輸和零售的公司。
  • 糧食不安全(Food insecurity) 當人無法定期獲得足夠安全和營養食物以維持正常成長發展和健康活躍的生活,他就是糧食不安全者。
  • 糧食損失 (Food loss) 指在食物供應鏈的過程中,還未到達產品最終階段之前,因過剩、變質或其他原因而損失或失去其質量和價值的食品。糧食損失通常發生在食品的生產、收成後、加工和分銷階段。
  • 食物零售商 (Food retailers) 食物零售商是銷售食品的企業。
  • 糧食安全 (Food security) 聯合國把糧食安全定義為任何人可在任何時間,在身體、社會和經濟方面均獲得足夠安全和營養食物的狀態,以滿足其健康活躍生活的飲食需求和偏好。
  • 食物供應鏈 (Food supply chain) 食物從農場到餐桌的過程。
  • 過剩食物 (Food surplus) 指仍可安全食用,但在正常營商過程中失去其商業價值並且通常會被棄置的食品。它具有足夠剩餘產品壽命(未到過期日)以容許捐贈和食用,即當最終消費者收到時仍可安全食用。
  • 食物浪費 (Food wastage) 任何因變質或棄置而失去的食物,因此「浪費」一詞包括糧食損失和糧食浪費。
  • 剩食 (Food waste) 指適合食用但未被吃掉、未被使用或被棄置的優質食物。剩食通常(但不限於)在食物供應鏈的零售和消費階段產生。
  • 溫室氣體 (Greenhouse gas) 溫室氣體是一種在熱紅外範圍內吸收和排放輻射能而引起溫室效應的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是地球大氣中的兩種主要溫室氣體。
  • 飢餓 (Hunger) 飢餓是因膳食能量攝取不足而導致不適或痛楚的身體感覺。
  • 移民 (Immigration) 人們前往新居住地方的過程,通常是大量的。
  • 焚化 (Incineration) 把物品完全燒毀的過程。
  • 工業化國家 (Industrialised country) 工業化國家,亦稱已發展國家,擁有成熟而複雜的經濟體,通常以國內生產總值 (GDP) 和/或人均收入來衡量。
  • 不平等 (Inequality) 某些人比其他人擁有更多權利或更佳機會的不公平情況。
  • 堆填區 (Landfill) 堆填區是存放垃圾的地方。垃圾被粉碎後就會立即被埋在沒有氧氣的環境下。
  • 營養不良 (Malnutrition) 營養不良是指「營養匱乏」,可能由營養不足引起。當重要營養素攝取不足或排泄速度高於補充速度時,就會發生營養不足。營養過剩發生在吃得太多、吃錯東西、運動不足或服用過多維他命或其他膳食替代品的人身上。
  • 一餐 (a Meal) 以香港成年人健康均衡膳食的建議份量為基礎,樂餉社釐定420克食物為「一餐」。
  • 都市固體廢物 (MSW) 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是指在住宅及公眾地方所產生的家居廢物,包括住宅大廈、公共垃圾桶、街道、海域及郊野公園收集的廢物。
  • 有機廢物 (Organic waste) 有機廢物是任何來自植物或動物的可生物降解材料。 可生物降解的廢物是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甲烷或簡單有機分子的有機材料。有機廢物的例子包括綠色廢物、食物廢物、被食物弄髒的紙張和無害的木材廢物。
  • 有需要的人 (People in need) 指弱勢社群中的個人,包括但不限於移民工人、新移民及生活水平不足以滿足食物、水、房屋、衣服、基本醫療保健和其他基本生活需要的人。
  • 貧窮線 (Poverty line) 貧窮線是滿足個人基本需求所需要的金額,被定義為為個人提供基本福利所需的商品和服務的貨幣價值。在香港,按住戶人數訂立的貧窮線為每月一人4,400元,二人9,500元,及四人20,800元。
  • 貧窮 (Poverty) 貧窮是財產或收入很少的狀態。貧窮可以有不同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原因和影響。
  • 重新利用 (Repurpose) 為物品尋找新用途。
  • 可持續發展目標 (SDGs) 聯合國於 2015 年通過了17項相互關連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SDGs),作為對全球的行動呼籲,以消除貧窮、保護地球、並確保到2030年所有人都享有和平與繁榮 。
  • 發育遲緩 (Stunting) 兒童因長期營養不良導致身高較同齡兒童矮小。
  • 供應鏈 (Supply chain) 簡單而言,供應鏈是機構為客戶提供產品或服務所需要進行的活動。
  • 醜陋食物 (Ugly food) 醜陋食物是指每年因外觀而被棄置的水果和蔬菜。它是完全可食用的營養食物,因為它被認為是變形和難看而永遠不會抵達雜貨店的貨架。
  • 營養不足 (Undernourished) 營養不足的人身體虛弱和不健康,因為他們未有攝取足夠或正確的食物。
  • 此日期前食用 (Use-by/Expiry) 此日期前食用標籤告訴我們該食物的最後食用日期。在此日期之後,即使看起來不錯,食物或會因滋生有害細菌而不可安全食用。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